新闻动态 NEWS

大竹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成功开展首例人工肝治疗技术

2023-08-29 218
分享到:

近日,大竹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在西部战区总医院驻点帮扶专家刘琴的指导下,利用人工肝治疗技术(PE模式)成功治愈了一名肝衰竭患者,这是医院成功开展的首例人工肝治疗技术,填补了大竹县在这一领域的空白,为基层肝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image.png 

据了解,患者杨某因“腹胀、黑便10+天”入院,病程中患者总胆红素高达417umol/L,严重超出正常范围,诊断为慢加急性肝衰竭、酒精性肝硬化,并伴有上消化道出血、腹水等多种并发症,入院后经内科药物保守治疗后,于7月28日、8月2日为患者进行了人工肝治疗。经治疗后,患者总胆红素下降至72.60umol/L,症状得到明显好转,全身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消退,人工肝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

image.png 

治疗前后对比

人工肝治疗技术,是指通过机器模拟肝脏排泄胆红素的功能,消除炎症因子,并用富含凝血因子的血浆来替换患者血浆。从而可以快速降低总胆红素,改善凝血功能,消除诱发的炎症因素,减轻肝衰竭,降低死亡率。而大竹县人民医院此次所采用的PE模式,即血浆置换,是指将患者的血液引出,分离血浆和细胞成分,弃去废弃血浆,把细胞成分以及所补充白蛋白、血浆及平衡液等回输体内,达到清除胆红素及致病介质的治疗目的,后续患者可凭借肝脏的自身修复能力,使肝功能恢复。

人工肝技术适用于:肝衰竭患者,尤其是肝衰竭前期、早期、中期患者,使用人工肝治疗,使可逆性肝损伤患者得到恢复,从而避免肝移植;晚期肝衰竭患者,通过人工肝治疗,为肝移植创造条件;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如药物性、自身免疫性和手术后出现的高胆红素血症;治疗肝衰竭的各种并发症:包括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水电解质紊乱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等;治疗感染性疾病与其他疾病:任何产生细胞因子风暴的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感染、病毒感染)、肿瘤溶解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重症红斑狼疮、重症肌无力、格林-巴利综合征、风湿性疾病、血型不合妊娠、多发性骨髓瘤、高胆固醇血症等。

人工肝治疗可以显著地降低重型肝病、肝功能衰竭和各种药物中毒患者病死率,缩短重症肝病患者住院时间。目前,人工肝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重症肝炎、肝衰竭等重症疾病的治疗,此次大竹县人民医院成功开展此项技术,标志着医院医疗技术上了一个新台阶,将为基层患者带来更多便利。

image.png 

刘琴:西部战区总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从事消化内科工作15年,主要研究消化内科肝脏疑难病、危重病的诊断及治疗,对慢性肝病、肝胆胰疾病、消化道恶性肿瘤、消化道早癌的内镜下治疗有丰富经验。发表核心期刊1篇,统计源期刊2篇,参编消化医学专著1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