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NEWS

【竹医技术】胸心外科:用“小孔”治“大病”

2023-08-08 173
分享到:

近年来,大竹县人民医院胸心外科一直秉承“开拓创新”的学科发展理念,善于探索,勇攀险峰,致力转变“开大刀”的手术方式,发展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微创技术,加速改善患者预后康复,减少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造福百万竹乡市民。

image.png 

五年前,患者邱某华因“吞咽困难”到大竹县人民医院检查被确诊为食管胸中段鳞癌,临床评估分期为中期,经过2周期药物抗肿瘤治疗(新辅助化疗),大竹县人民医院胸心外科团队综合考虑患者病情,决定在2018年3月8日为其行胸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胸心外科主任廖小清说:“当时,考虑到传统的“开大刀”手术,胸部、腹部各有20cm左右切口,手术易并发胸部肋骨骨折,对患者创伤大,术后恢复慢,并发症概率高,如肺部感染、痰咳不出来等系列反应,因此选择的胸腹腔镜微创手术。”

据了解,胸腹腔镜微创技术只需在患者胸部、腹部打3至4个0.5~1cm的小孔,通过监视器下操作就能准确的完成肿瘤切除、胃游离,然后将胃做成一个管状的形状,经胸腔与颈部的食管相连。相比较传统开胸手术,胸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对患者创伤更小、疼痛更轻恢复更快,较短时间内就能进行下床活动。时隔五年,患者再到大竹县人民医院复诊,各项指标正常,未见复发迹象,患者进食情况及身体恢复状态良好,并坚持体力劳动挣钱养家。廖小清主任在谈起这名患者病情时笑逐颜开地说道:“术后5年无复发转移迹象的患者基本上就痊愈了,我们叫临床治愈,虽也有复发的可能性,但这种概率非常小了。

食管癌在民间又叫做“哽死病”,其症状就是哽,吞咽困难。食管癌手术需要把肿瘤切除后,重建消化道,难度系数大,技术要求高,并发症多,很多胸外科医生都畏惧做该项手术。随着微创手术的应用普及,2016年开始,大竹县人民医院胸心外科就采用了胸腹腔镜技术代替传统开放手术,现在80%-90%的食管癌患者都是通过微创手术处理,至今已开展食管癌胸腹腔镜微创手术200余例,术后并发症控制在5%-10%,标志着该项技术已运用非常成熟。据廖小清主任介绍:“前段时间还有几例食管癌患者回来复查,其中有两年前的,也有三四年前的,从复查结果来看,都恢复得都很好。”

image.png 

大竹县人民医院胸心外科系达州市独立成科较早的科室,现有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4人。近十年来,胸心外科一直狠抓学科建设,重点发展微创手术技术,陆续开展了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肺肿瘤、肺结节、纵膈肿瘤、肺大泡,经剑突胸腔镜下前纵膈肿瘤切除术,胸腔镜下双侧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手汗症),完全胸腔镜下肋骨骨折内固定术,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等多种微创手术。仅近5年,就开展各类微创手术超1000余台,通过”治“,极大地改善了患者预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压力,实现了“大病不出县”的医改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