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NEWS

院长访谈|罗万祥:三甲“新秀”,大竹人医的内涵建设之道

2021-08-02 424
分享到:
   5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通报对2020年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四川省大竹县荣登国家榜。这也是自2016年以来,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通报表扬“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效明显”的地方名单。

 

大竹县位于四川省东部,地处成都、重庆、西安、武汉交汇辐射的腹心地带,辖3个街道、28个乡镇、235个行政村、89个社区,辐射了112万人口。

 

2020年,大竹县人民医院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市、县有关公立医院改革精神,实施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强化专科学科建设和质量与安全管理,推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交出了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新路子的“大竹答卷”。 

 


图片

大竹县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罗万祥


大竹答卷


四川省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医院;
首批300家达到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推荐标准县级医院;
获国务院“2020年度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真抓实干成效较为明显的地方”的激励支持;
2021年成功创建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自2012年10月1日起,大竹县人民医院便取消了药品加成政策,2018年12月31日起,取消医用耗材加成。作为医院核心资源的医务人员想要体现技术劳务价值的愿望愈发强烈。

 

“要强基层,首先必须要激发其内在活力”在大竹县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罗万祥看来,通过一系列措施解决医疗机构活力不足的问题是大竹县医改探索中最闪亮的经验之一。

 


图片



 

在此情况下,大竹县人民医院从三个方面激发活力,积极改革薪酬制度:推进聘用制度改革,实现编内编外人员同工同酬、推进岗位管理改革,职称评聘体现能级对应、推进绩效管理改革,充分发挥绩效管理杠杆作用。

 

罗万祥告诉记者,比如医院出台绩效管理、考核、计发及评价等相关制度,把医疗服务数量、质量、技术难度、患者满意度作为绩效考核评价的重要指标。按照院科两级管理模式,绩效工资实行院科两级计发,40%与员工的学历职称工作年限挂钩,60%与岗位的工作质量、工作量、风险程度、工作业绩等挂钩。

 

绩效工资分配方面,坚持向临床一线、业务骨干、优秀人才、关键岗位、作出突出贡献人员倾斜,形成临床、医技、行后分配梯度,各系列之间适当拉开距离。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提出“两个允许”,为深化基层卫生综合改革指明了方向。

 

“落实‘两个允许’方面,我们一方面对引进的高学历高层次学科带头人实行年薪制,与引进的成熟性专业技术骨干签订年薪制目标责任书,对柔性引进的医疗专家实行协议工资制,对优秀人才低职高聘,编内编外人员同工同酬。另一方面,坚持专业技术职称(技术等级)评聘分开,岗位聘任以德能勤绩廉为考评依据,重点评价业务技术水平、实践操作能力和工作业绩等岗位胜任能力。”罗万祥如是说。

 

图片

骨科主任、引进的首位学科带头人左镇华(右三)

同志开展手术示范

 

“吃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自然调动不起积极性,没有活力。”罗万祥说,“医务人员的薪酬待遇问题是考验公立医院改革成败的一个硬指标。2020年,我院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重逐步提高,职工薪酬占比提升至40.53%,职工满意度提升至92.95%,这在很多大医院都是很难做到的。”

 

对于未来,罗万祥认为,要实现薪酬水平动态调整,在医院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的同时,还需要更多外部配套政策和激励措施。

 


“末位淘汰”“院内导师”制

多措并举育本土人才



能力提升的关键在人才,而对于此处地处川东贫困地区、交通不便、医院平台底子薄的大竹县人民医院来说,导致高学历、高职称人才引进十分困难。

 

“引进有困难,那我们就通过各种渠道有计划的加大对本土人才的培养力度。”罗万祥介绍说,医院通过建立竞争机制、重视团队建设、提升学术能力等方面的举措,引育并举,培养了一批本土化的学术型人才。

 


图片

 院长罗万祥(前排左一)与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徐如祥

签订达州市院士(专家)工作站合作协议


 

“如何让各科室形成“争前恐后、你追我赶”的氛围”?罗万祥举例道,对遴选出的学科带头人明确责任、权利、任务目标,并签订协议,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对未完成年度目标的科主任,实行末位淘汰制度。同时,让中高级专业人员带着“专病、专技”计划到国内著名医院进修学习培训、参观访问,掌握关键技术,针对年轻医师较多的特点,医院实行了“院内导师制度”,强化对青年医师的培养,鼓励在职人员不断学习、考研,改善现有人才队伍结构。

 

针对县级医院医生创新意识不强,科研论文数量少、质量不高的特点,大竹县人民医院有目的地选送一批学术能力较强的业务骨干参加国家、省级医学信息研究培训班、学术会。同时,举办院内学术研究专题培训班,邀请院内外专家传授创新思维、文献查询、科研课题设计、论文撰写投稿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及体会。

 

图片

专家指导青年医师撰写论文

 

2015年以来,大竹县人民医院共开展新技术新项目334项;获省市科技进步奖12项;发表专业论文759篇;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62项;引进专业技术人员263人;派出进修人员311人;建成四川省卫计委适宜技术推广示范基地1个,建成为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



以临床和患者需求为导向

注重科研成果转化



5月28日,四川省医学继续教育项目——“脑出血微创治疗新技术”班在大竹县人民医院成功举行;7月3日,川东北肺癌防治联盟巡讲(大竹站)成功举办……“我们会定期邀请川渝两地知名专家,不定期来院查房、手术、会诊等,引导开展前沿适宜技术,逐渐形成了良好学科建设氛围。”罗万祥介绍说。

 


图片

大竹县人民医院成功举办四川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2015年,国家出台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意见,面对机遇和挑战,大竹县人民医院顺势而为。2015年以来,新技术新项目转化292项;2019年“国考”四级手术占比10.68%、微创手术占比17.62%;在37个专业科室中,建成重点专学科15个,其中神经外科、麻醉科、护理学科为省级重点专科…… 

 


图片



“现在回看2015年制定的《大竹县人民医院学科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2015-2022)》:力争1-3个专业创建为省级重点专科,建设成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我们是提前完成了目标。”罗万祥回忆道,当时针对自身现状,对照国家县级医院、三级医院诊疗服务能力标准,因地制宜制定了各专业发展规划。

 

“我们要求各科室根据医院总体部署,制定出符合本科实际的专科发展规划,并与院部签定专科建设周期目标责任书,医院定期检查评估工作落实情况。这些定位精准、目标清晰、方案切实可行的院科两级发展规划,为医院各专业齐头并进、和谐发展奠定了基础。”罗万祥说到。

 

6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开发布了《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创新,成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词。关于这一点,大竹县人民医院早在2015年已经开始探索。

 

罗万祥说,针对县级医院常见病、急危重症多的特点,大竹县人民医院的学术研究开展一直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把临床应用型研究做为主攻方向。医院紧密结合临床工作实际不断开拓创新,将新技术、论文撰写、科研项目三者深度融合、相互促进,用已经取得的技术、科研成果,催生新的学术研究项目。

 


图片



新技术管理中,大竹县人民医院把质量高、效益好、影响力大的标杆项目纳入医院“重点管理目录”,开启“绿色通道”,从人才引进与培养、项目支撑等多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在学术能力管理过程中,十分注重工作细节,经常邀请院外专家深入科室,耐心指导科室在科研选题与申报、科研文件、论文撰写及投稿等方面的技术需求。

 

据了解,从2015年开始,医院每年按业务收入的2%预算提取学科建设基金,为人才引进和培养、重点专科建设、科研课题、适宜技术推广等学科建设内容提供经费保障。

 

罗万祥表示,下一步大竹县人民医院将在成功创建三甲医院基础上,继续深化医院内部综合改革,深入开展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和制定医院章程试点工作,推进医院治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



 

记者:王营


来源:健康县域传媒